法儒东荀-濠城镇东荀村,座落在安徽蚌埠固镇县濠城镇的东南部,与五河县临界。解放前隶属泗县和五河县管辖,现在属固镇县管辖。原来有荀家湖,现在已经不在。
始建于明末,主要的姓氏有荀、曹、梁、王、蔡几大姓,以“高阳里”荀氏为代表的东荀村,形成厚重的儒家文化,全村崇法尚儒,秉持荀氏“尊师、敬老、尚俭、戒奢、禁赌、反邪”的家规家训,繁衍生息,莘莘学子层出不穷,走出了以国学大师荀万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墨客。
东荀村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依托,结合东荀的特殊地理文化,展示荀子严谨治学、崇德法儒,以政裕民的儒家思想。
体现“崇德法儒,以政裕民”的理念,古朴庄重典雅的村名牌、学子广场、荀子教学、荀龙景观沟、龙麒井、龙尾井、龙珠井、劝学名言、点石成金、现代国学大师荀万里的治学思想文化,充分地展示书香东荀、法儒东荀的历史文化。
人口居住在东荀、西荀、庙后、小梁4个自然村,该行政村有村民501户,2083人。荀姓占大部分比例,主要集中在东荀、西荀两个自然村,现在四个自然村基本连在一起了。耕地面积6556亩,人均拥有耕地3.15亩。
东荀建村时,听老一辈传闻是明末清初逃避战乱而来,开始只有兄弟两人过来,历经几百年发展。分为现在的东荀西荀两个自然村。
东荀在清末同治时期,非常重视教育,荀子七十代孙、荀彧(yu)五十七代嫡孙荀文蔚(有“文盖八属,字冠两江”之誉。注:八属指泗、五、灵、宿、天长、怀远、凤阳、盱眙等八县;两江即江苏、江西两省。)科举取得功名,放弃仕途,隐居地方,被地方推举为领绅,在当地创立私塾,以荀子的“隆礼重法”为核心,发扬荀子“劝学”精神,荀氏私塾分为南学堂北学堂,坐落在东荀村中间,现在已经拆迁。
北学堂为荀氏子孙家学堂,南学堂为本地外姓学堂,延续到解放前都在教学。荀家北学堂培养荀姓子孙众多,同时荀家南学堂为其他姓氏培养塑造出来精英人才。附清私塾教材。
解放后根据国家政策于1964年建立学校,命名:固镇县濠城镇东荀小学,坐落在濠城镇东南十里的东荀村,占地7036平方米,建筑面积753平方米。
清末明初,实业救国,荀家几代的努力拥有酒坊,醋坊,酱油坊,诊所,方圆百里都有荀家土地,濠城镇有房产……
兵荒马乱时期,土匪横行都不敢路过东荀村,需要绕道而行,邻村门口挂苕扫,土匪都要远离行走……
东荀的家风严谨,勤劳奋进,宽厚仁慈,儒法并学,文武兼备,小可安家,大可报国。
荀文蔚整理家谱辈份为:山志 文学敬守 传之孔长 成家开国 永克恒昌……
九十年代,西荀荀震(仙世)原名荀洪忠。带领荀姓家人与安徽、江苏各地荀姓联谱,江苏淮安荀德麟(现为荀氏宗亲会名誉会长),安徽宣城荀良鸿(仙世),安徽合肥长丰荀义俭(现为安徽荀氏宗亲会负责人之一),当时寻亲路交通不方便,全靠两条腿跑,网络信息不畅通,辛苦至极无法想象,很多荀家甚至无法理解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